暮春即事
叶采〔宋代〕
双双瓦雀行书案,点点杨花入砚池。
闲坐小窗读周易,不知春去几多时。
译文及注释
译文
在屋瓦上活动的两只麻雀的影子在书案上移动,点点杨花飘入屋内,落到砚池中。
我静心坐在小窗前毫不理会,依然潜心地读着《周易》,不知道春天过去了多久。
注释
瓦雀:在屋瓦上活动的鸟雀。
行书案:瓦雀的影子在书案上移动。
周易:儒家经典著作。
赏析
这首诗是写古时的读书人,一心埋头书案,浸沉在书中的那种专注精神。一、二句表现书房的宁静,三、四句表明自己专心读书,因此,春天过去了许久,也不知道,只是在瓦雀影动、杨花入砚的惊扰中,才晓得已是暮春时节。语言平易,景物生动贴切,开头两句对仗得也很自然,增强了喜悦的气氛。
一二句“双双瓦雀行书案,点点杨花入砚池。”一心埋头书案,浸沉在书中的那种专注精神。十分宁静的书室,垂柳飞絮的季节,春风娇弱的日子,屋里似乎没人,几只麻雀儿悠闲自在地漫步在书桌上,柳絮轻盈地随风飘落,赖在砚台上不肯动弹,竟然无人拂拭。书室的宁静是由动态的画面表现出来的。这里感觉不到人的影响。不然,麻雀不
创作背景
“即事”指诗人看到眼前的景物,为这个画面写了一首诗,也有即兴的意思。因此,《暮春即事》这首诗是因兴致忽然到来,而写的一首轻松的作品。它可能是诗人在读书时信笔写成的。
参考资料:完善
1、
陈超敏·千家诗评注·上海:上海三联书店,2018
2、
方飞·千家诗赏析·南宁:广西民族出版社,1999
简析
《暮春即事》是一首七言绝句,此诗描写了古代知识分子春日潜心求学的情景。全诗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,写“瓦雀慢行”“杨花飘落”,正是这些轻盈的小动静惊扰了临窗苦读的诗人,打破了他内心的平静,不觉发出春光易逝的感叹。这首诗风格平易,笔调轻松,刻画生动,给人一种舒心之感。
叶采
温州人,字仲圭,一字平岩。叶味道子。尝从蔡渊、陈淳学。理宗淳祐元年进士。授邵武尉。历景献府教授,迁秘书监,尝论郡守贪刻之害。迁枢密检讨,知邵武军,官至翰林侍讲。有《近思录集解》等。 1篇诗文 2条名句
满江红·登黄鹤楼有感
岳飞〔宋代〕
遥望中原,荒烟外、许多城郭。想当年、花遮柳护,凤楼龙阁。万岁山前珠翠绕,蓬壶殿里笙歌作。到而今、铁骑满郊畿,风尘恶。
兵安在?膏锋锷。民安在?填沟壑。叹江山如故,千村寥落。何日请缨提锐旅,一鞭直渡清河洛。却归来、再续汉阳游,骑黄鹤。
青玉案·元夕
辛弃疾〔宋代〕
东风夜放花千树,更吹落、星如雨。宝马雕车香满路。凤箫声动,玉壶光转,一夜鱼龙舞。
蛾儿雪柳黄金缕,笑语盈盈暗香去。众里寻他千百度。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。
石苍舒醉墨堂
苏轼〔宋代〕
人生识字忧患始,姓名粗记可以休。
何用草书夸神速,开卷惝恍令人愁。
我尝好之每自笑,君有此病何年瘳。
自言其中有至乐,适意无异逍遥游。
近者作堂名醉墨,如饮美酒销百忧。
乃知柳子语不妄,病嗜土炭如珍羞。
君于此艺亦云至,堆墙败笔如山丘。
兴来一挥百纸尽,骏马倏忽踏九州。
我书意造本无法,点画信手烦推求。
胡为议论独见假,只字片纸皆藏收。
不减钟张君自足,下方罗赵我亦优。
不须临池更苦学,完取绢素充衾裯。